《大写的人》第八章 :人格

人格平等是文明社会的基础。

尊重人格是一切道德的前提。

笔者在八十年代上半期曾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首版的编纂工作。那时,白手起家,毫无经验,便拿大名鼎鼎的《不列颠百科全书》(旧称《大英百科全书》,因有给帝国贴金之嫌而被弃用)当作样板借鉴。笔者有一次偶然翻到该书的“人格”(personality)条目,读了一下觉得很新奇,便想查阅我国辞书字典的相应条目,结果找遍了都没发现。请教了老一辈的辞书专家,也都没有印象。

追溯既往,自有文字以来,中国汗牛充栋浩若烟海的古近代典籍之中均无人格一词。经初略了解,发现这个词儿最初是日本人翻译弗洛伊德和荣格的心理学书籍时使用的,出现于十九世纪末或二十世纪初,传到中国大概是一、二十年之后。

无论如何,自古代到民国之初,我们没有“人格”这个概念。与此有关,顺藤摸瓜,也没有平等、人权、尊严等。

我们有的,只是发音相同的“仁”——两个以上的人,三纲五常君臣父子背景中的人。而个体的人,自然的人,大写的人,一概阙如。这,意味着什么? 继续阅读“《大写的人》第八章 :人格”

人格平等是文明社会的基础,尊重人格是一切道德的前提(四)

在任何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纠纷和冲突,很多看起来是利益上的分歧所致,实质上却是人格在“作鬼”。也就是说,人格上的分野,才是导致现实生活层面上矛盾和冲突的根因;利益,可能只是导火索而已。

有着严重缺陷的人格,还会导致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以至人际关系的缺陷或扭曲。例如,对一个极度自私的人来说,他对人性、世界、价值和人际关系等的看法会跟那些私与公相对平衡的人会有显著的不同。他会把所有人都看成是自私自利的,其行为无非都是追逐自身利益。 继续阅读“人格平等是文明社会的基础,尊重人格是一切道德的前提(四)”

人格平等是文明社会的基础,尊重人格是一切道德的前提(三)

可想而知,一个缺乏自主性的人,其人格必定是不完整和不独立的,“奴隶”现象便是最好的例证。有的社会里尽管没有奴隶,但有“奴才”,还有的人可能算不上奴才,但有奴才意识,这也是人格的严重缺陷所致。综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除了身心成熟度、智力障碍及精神错乱等“主观”因素,人的自主性的缺失更多是因为外部的强力介入或干扰因素,譬如受到他人的洗脑教育乃至胁迫或强制。

前面说过,一个人格就是一个特定的界域,就好像一国之领土,来自外界的任何侵犯都会破坏其完整性。 继续阅读“人格平等是文明社会的基础,尊重人格是一切道德的前提(三)”

人格平等是文明社会的基础,尊重人格是一切道德的前提(二)

设想一下:有个人名叫“鲁宾逊”,离群索居,独来独往,自由自在,爱干嘛就干嘛,从不顾忌会影响或妨碍到谁,从未想过看谁的脸色行事,也从不指望得到谁的尊重。那么,“人格”这玩意儿对他究竟有何意义?再设想一下:突然有一天,出现另一个人,强行拿走他赖以生存的收获,还拳打脚踢,要将他赶出栖息之地。鲁宾逊奋起抗争,捍卫自己的利益。于是,“人格”出现了——随着这位闯入者的到来及行为而浮出水面。

由这个“思想实验”我们可以看出,人格这个东西虽然归属个人,但它只有在群体和社会层面才会显现出意义和价值。 继续阅读“人格平等是文明社会的基础,尊重人格是一切道德的前提(二)”

人格平等是文明社会的基础,尊重人格是一切道德的前提(一)

世界正在被厚颜无耻的信念淹没,那信念就是,权力无所不能,正义一无所成。然而,在这个世界上,最令人悲哀的莫过于一个民族的文学生命被暴力所摧残。它不单是禁止舆论自由,而是强制性地桎梏一个民族的心灵,并根除其记忆。在这种情况下,整个民族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索尔仁尼琴

凡去过西方的,了解西方的,接触西方人的,都不会否认这一点:他们远没有东方人那么在乎国家,他们的胸襟确实更宽广, 继续阅读“人格平等是文明社会的基础,尊重人格是一切道德的前提(一)”